您目前的位置:主頁 > 燒傷科 > 熱燒傷 >
1、概念:熱燒傷是指 由熱水、蒸氣、火焰、電流等高溫所造成的。熱燒傷的病理改變,取決于熱源溫度和受熱時間。此外,燒傷的發生和發展還與病人機體條件相關。例如:某些衰弱的病人用40~50℃的熱水袋時,不慎即可造成Ⅱ度燒傷,與組織對熱力的傳導不良有關。又如:小兒燒傷的全身反應,常比成人受相同面積(占體表%)和濃度的燒傷后嚴重。 2、分類: 燒傷濕性醫療技術根據熱力損傷組織的層次采用目測三度六分法 ,即根據燒傷的深淺分為I度、淺Ⅱ度、深Ⅱ度淺、深Ⅱ度深、淺Ⅲ度、深Ⅲ度。由于創面愈合的全過程始終暴露于肉眼觀察之下,臨床醫師隨時都能觀察創面變化,給創面深度的判斷創造了客觀條件。
1)I 度燒傷
僅傷及表皮,局部呈現紅腫,故又稱紅斑型燒傷。原因是局部皮膚血管擴張,充血而紅。局部痛覺神經末梢的功能仍存在,受到熱損傷后,組織細胞所釋放的化學物質如激肽類等的刺激,有疼痛和燒灼感。以濕潤暴露療法治療第2天局部由紅轉為正常顏色,第3天燒傷的表皮淺層脫落愈合,在臨床上一般不作燒傷面積計算。
2)Ⅱ度燒傷:深達真皮,局部出現水皰(滲液積于表皮和真皮之間)故又稱水皰型燒傷。???
(1)淺Ⅱ度燒傷僅傷及真皮淺層,部分生發層健在,因滲液較多,水皰較飽滿,皰皮較薄,掀開皰皮后,可見紅潤潮濕的創面,有劇痛和感覺過敏,皮溫增高。約2小時后創面滲液增多,并有無數擴張的毛細血管網,這是真皮乳頭層與網狀層交界處的淺部血管網擴張充血所致。48小時后水腫開始消退,滲液減少,第4天后創面表面層增厚,至第6天后創面逐漸表皮化愈合,不留疤痕,可有較長時間的色素沉著。???
(2)深Ⅱ度燒傷傷及真皮深層,尚殘留皮膚附件。因壞死的表層組織稍厚,水皰較小或扁薄,感覺稍遲鈍,皮溫稍低。根據皮膚組織學和臨床指標又分為淺型和深型。???
①深Ⅱ度淺型傷及真皮乳頭層,皮膚微循環在此層已發生淤滯,表皮結構已消失,大部分皮膚附件保留。創面有大小不等的水皰,皰皮脫落,基底蒼白,滲液較多,24小時后見蒼白色的創面上出現密集的紅色小點;滲出期過后真皮表層開始液化,創面基底隨液化凹于皮面,10天左右液化物減少,創面平皮生長,15天左右創面愈合,無疤痕,有色素沉著,約1個月皮色正常。 ???
②深Ⅱ度深型傷及真皮網狀深層,皮膚微循環淤滯損傷發生在真皮網狀層,僅殘留少部分皮膚附件。燒傷早期一般無水皰或出現較遲的小水皰,針刺或拔毛疼痛遲鈍。去掉腐皮見創面蒼白,呈皮革樣或隱約可見深部紅色斑點,創面滲液較少,滲出期過后,創面壞死層開始液化。創面基底明顯凹于皮面,約25~28天,創面平皮愈合。一般無疤痕,但色素不均或缺乏,有的病人色素過多。
3)Ⅲ度燒傷
傷及皮膚全層,甚至可深達皮下、肌肉、骨等,皮膚壞死脫水后可形成焦痂,故又稱焦痂型燒傷。創面無水皰蠟白或焦黃,甚至炭化、痛覺消失(感覺神經末梢被毀),皮溫低,根據損傷深度分為:???
①Ⅲ度淺型燒傷指表皮層、真皮層壞死,皮下組織尚有成活能力,且存在深居皮下組織中的少量汗腺上皮組織。創面凹于皮面,滲出期無滲出,濕法治療創面可見極少量滲出物,滲出期過后,創面壞死組織開始液化,但液化速度較深量度燒傷慢得多;約15~20天,創面壞死層液化完全,創面示肉芽組織。如創面面積較小能自愈,如面積較大可采用皮膚原位再生技術或植皮治療。
②Ⅲ度深燒傷是傷及肌肉層以下的損傷。
?
3、目前的治療現狀:分為傳統治療方法和再生醫療技術治療方法。
?
1)傳統西醫治療方法①重度燒傷患者需要特定的無菌治療環境,治療過程煩瑣;②治療過程中患者非常疼痛;③深度燒傷一般需要手術植皮治療;④深Ⅱ燒傷治療后留下疤痕;⑤治療周期長(包括整形手術);⑥嚴重燒傷者治療后遺留功能障礙。
?
(2)MEBT/MEBO治療學方法①不需特定的治療環境,操作簡單,使用方便;②治療過程中患者無痛苦或痛苦??;③皮膚再生一般無需植皮;④深Ⅱ度燒傷治療后疤痕較輕或無疤痕;⑤治療周期短(一般不需整形手術);⑥重度燒傷者治療后功能恢復快。
?